为了孩子能出众、出彩,许多父母绞尽脑汁地在“努力”这一深水区,激励自己和孩子。
然而,纵观“学霸”群体,会“惊天地泣鬼神”地发现:决定孩子成绩和学习效率的,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“努力”,而是专注力!
但因爱得太过,或是太着急,往往在特别的时期,父母会做出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最常见的这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:0—3岁 打断、干扰
记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:“除非你被孩子邀请,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。”
前段时间带小鹿回老家,习惯自娱自乐的他,在地板上专心地搭积木。
他很用心地把木制的方形积木挑选出来,然后一个叠一个,叠到他认为足够高的时候,又故意推倒。
然后,再叠——再推,再推——再叠。叠得很专注,推得也很尽兴。
这时,姥爷看不过去了,凑到他身边,拿过小鹿的积木说:“你干什么呢?不能总是推倒玩具。来,姥爷帮你盖个结实的高楼。”
姥爷一边说,一边把积木堆积到一起,小鹿见自己抢不过姥爷,一边跺脚一边大叫,嘟囔着自己的小嘴,脸被气得通红。
其实,3岁前的许多孩子,都会有被大人干扰、打断的情况。
孩子常常无理由,但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很无趣,也很无意义的事。
但是他们做得开心,情绪也很平静。懂孩子的妈妈就知道,这个时期其实就是,孩子专注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。
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好的专注力不能被培养,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保护!
第二件事:3—6岁 包办、限制
我有一个好友,住同一个小区,她家有两个孩子,哥哥5岁,妹妹和小鹿同岁。
有一件事,在外人看来很奇怪,已经5岁的哥哥时常跟家人撒娇,要大人陪着一起玩,一起写作业。
他常常对爸妈说:“陪我玩嘛!怎么你们都不陪我玩啊?!我讨厌你们。”
妹妹每次来我家,都能自己看书、摆弄玩具,和小鹿一起自娱自乐。
表面一看是哥哥害羞,妹妹独立。
其实际是,哥哥出生时,因为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孩子,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是稀奇,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。
典型的走路怕摔着,吃饭怕噎着,天冷怕冻着,天热怕晒着。
动动手指,就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哭哭鼻子就能一招制服所有人。
日常常态生活,是能包办的全包办,不能包办就限制孩子活动。
妹妹出生以后,爷爷奶奶完全忙不过来,只要妹妹不哭不闹,爷爷奶奶也就由着她去。
用她的话说:因为哥哥已经养成习惯,只能“委屈”妹妹独立自主。
哥哥一岁多时,在家里爬凳子,一家人赶忙提醒:“宝宝,当心别摔着!”妹妹现在爬凳子,根本忙得顾不上去管她。
现在她很后悔的一件事就是:
哥哥完全无法静下心,
好好地完成一件事情,什么事都需要人陪着,甚至要求帮他做好。
大班以后,这个问题越发突出,数学汉字,他通通没法集中注意力。
我觉得,育儿路上,父母最应该做的,是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,让他体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。
尽量的让孩子独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。
因为大人一喊一叫一插手,直接影响孩子的专注力,更会降低孩子探索欲望。
而且,大人越是帮忙、限制,孩子就越是依赖,爱使小性子。
第三件事:6+岁 责怪、发脾气
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亲子阅读群里,有妈妈说:
我家的写作业总是不看题目。
又很多字不认识,我上完晚班回来,经常发现他作业没有完成。
有时候十二点多下班回来,还把他拉起来写,写到凌晨两点。
很多妈妈(包括我)第一担心的是孩子睡眠不足,但陪读妈妈背后的心酸,只有同为陪读妈妈的你,才会有切身体会!
孩子专注力不够,真的是妈妈们的灾难。
表妹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情况。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作业,五道数学题他可以磨蹭两个小时,如果强迫他自己先读完三遍题,半个小时就能顺利完成。
她总结说:孩子不是不会做,而是不愿意做。弄得一写作业,她就心浮气躁。好说歹说孩子不听,就分分钟钟想掐人。
小学以后,孩子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,直接引爆了妈妈内在的焦虑情绪。
但是仅仅靠发脾气,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用力过度还能导致孩子叛逆、厌学,更不会把注意力花在学习上。
让妈妈鸡飞狗跳的专注力,它其实分为两种:一种无意专注,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,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。
这种专注常常出现在孩子玩的过程中。
另一种是有意专注:预设了目标,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。
它出现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一般的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、无趣的事,甚至反感。情绪上有排斥,导致特别容易走神。
这时就需要自己强迫自己,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。
免责声明:以为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之用。部分稿件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属于原作者及网站所有,如觉侵权,或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小编删除。